行業資訊
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合肥開幕
9月7日上午,在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楊保軍和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云峰分別代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向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并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突出學術本原,二是涵養優良學風,三是深化學會改革。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秦海翔到場發表講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秦海翔講話
秦海翔副部長在會上指出,我國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將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建立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新機制。他表示,將深化城市規劃設計制度改革,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編制實施專項規劃,解決相關領域問題。
秦海翔副部長表示,建立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新機制是住房城鄉建設部下一步重點改革任務之一。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原來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新的發展需要,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
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強化城市設計引導作用,特別是正在完善的城市設計管理制度,打通從城市設計到建筑設計、再到工程設計的管理鏈條,構建建設工程設計、施工、驗收、運維的閉環管理制度,切實發揮城市設計引領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耙獎撔聶C制,堅持先體檢后更新,把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一體化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推動形成體檢發現問題、更新解決問題、評估更新效果、持續鞏固提升的工作機制?!鼻睾O韪辈块L說。
秦海翔副部長提出,住房城鄉建設部還將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城市更新實施路徑和模式,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指導各地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
同時,秦海翔副部長還表示,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是聯系全國城市規劃設計師的橋梁和平臺,匯聚了一大批院士大師和知名專家學者,在打造新型高端智庫引領規劃設計行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期望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繼續搭建好這個平臺,把最前沿的理論、最鮮活的實踐成果帶到年會上來,深入開展高水平的學術研討和交流,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工作水平。
開幕式上,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阿納克勞迪婭·羅斯巴赫作視頻致辭,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主席彼得羅·埃利塞作現場致辭,兩位國際專家在致辭中一致強調了城市規劃的重要作用。
阿納克勞迪婭·羅斯巴赫表示,“聯合國人居署致力于成為推動可持續人類住區和城市發展的關鍵領導者,城市規劃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彼J為,中國的城市規劃和發展不僅提升了本國人民的福祉,還為全球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踐案例。她指出,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為推進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共同目標提供了獨特的平臺,年會主題“美麗中國,共建共治共享”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緊密契合。
彼得羅·埃利塞指出,良好且可持續的城市發展需要良好而綜合的城市治理,這種治理必須將縱向和橫向關系結合起來,實現從社區到區域發展政策的各個層面的合作與協同設計。城市的未來掌握在治理者的手中。城市治理,應像大家所期望建設的城市一樣具有包容性。他認為,只有通過協作、一體化的方法,才能打造可持續的具有韌性、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城市。最后,彼得羅·埃利塞主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建設出既滿足人們最高理想,又立足于當今現實的城市。
會議邀請了來自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等領域的七位專家學者,分別從飲用水、雙碳目標、人居美學、生態文明理念、城市更新、規劃實踐、低空經濟、城市交通等方面作學術報告。
本屆規劃年會在“榮譽時刻”環節,頒發了第十屆西部之光大學生暑期規劃設計交流優勝團隊、第十八屆全國青年城市規劃論文競賽優秀論文、2023-2024年度杰出學會工作者、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優秀組織獎、2022-2023年度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優秀黨員科技工作者等多個獎項。在“成果發布”部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發布了《中國公園城市指數2023》;同時,會議還公布了規劃領域2024前沿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產業技術問題。
公園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充分體現時代性、前瞻性和中國特色,直面傳統城市發展困境的城市規劃建設新模式與新道路,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是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創新模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指導的《中國公園城市指數2023》,旨在為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套更溫和、更包容的新型公共技術產品和系統化、可操作、創新型的解決方案。指數以“和諧美麗、充滿活力的永續城市”為總目標,構建了“和諧共生、品質生活、綠色發展、文化傳揚、現代治理”五個領域,涵蓋技術上可量化、老百姓可感知的15個方向和45個特色指標,總體形成“1-5-15-45”的綜合評估體系,為各級城市的自我評估和第三方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