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湛江 “一江兩岸”城市設計批前公示!
2022年8月30日,湛江市自然資源局發布了湛江“一灣兩岸”城市設計批前公示,公示對“湛江一灣兩岸”城市設計成果進行了展示。
一、規劃背景
湛江位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三大戰略支點,雙循環背景下,將支撐、引領粵西和北部灣新一輪對外開放。廣東推進“雙核雙中心”背景下,湛江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建設。對接海南自貿港,服務國家戰略,推進與海南的緊密合作。
一灣兩岸建設區域現代中心支持湛江提升能級。一灣兩岸是湛江主城區一核一軸多組團的核心組成,也是實現湛江近遠期發展目標的重要載體,體隨著湛江港務功能升級,一灣兩岸應抓住機遇,補足湛江第三產業短板。
二、規劃定位與結構
規劃定位:面向東南亞、鏈接粵桂瓊的一帶一路窗口粵西都會核心。
規劃結構: 一核三心,四區湛放。
一核三心一一商務中心+消費中心+創新服務中心
四區湛放
1、生態創新高地
1)沙咀海洋科技園: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區
2)海東創新服務中心:創新服務中心
2、海韻都會客廳
3)赤坎商貿服務區:商貿消費中心
4)調順島文化藝術區:文化休閑產業區
5)金沙灣片區:商務中心
3、海港風情展廊
6)濱?;盍蹍^:現代服務產業區
7)南調低碳智慧園:生態宜居社區
4、海島休閑門戶
8)南三風情旅游區:海島康養度假區
9)麻斜海味半島:漁港原鄉休閑區
10)霞山歷史體驗區:文旅美食體驗區
11)特呈民俗島:海島民俗旅游區
三、總體布局
著重從五個層面進行整體提升:①編織生態網絡,保護生態與濱海岸線,實現城海共棲;②通過東西對景、地標點亮的設計策略提升兩岸風貌特色;③完善綠地與公共空間系統,為湛江市民提供海味生活的極致體驗;④綜合交通方面,通過加強軌道支撐,加快建設跨海通道實現兩岸直連;⑤引入產業觸媒項目,擁灣驅動產業發展。
重點對七個核心片區進行詳細城市設計:海灣大橋以北環龍王灣三個核心片區,分別為赤坎商貿服務區、海東創新服務中心、沙咀海洋科技園。海灣大橋以南四個核心片區,分別為濱海活力集聚區、南調低碳智慧園、麻斜海味半島、南三風情旅游。另外結合近期實施項目,對霞山中國海鮮美食城進行城市設計提升。
四、用地功能
優化思路:濱水一線減少居住用地,增加產業和商住混合用地,提升濱海功能的公共性;結合商業需求預測,降低一灣兩岸范圍內的商務用地量、建筑量。
功能配比: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為113.6km㎡,其中陸域用地面積59.8km2,水域面積53. 8km2。建設用地面積55.7km2,其中商務商業用地面積為4.9km2,占比9%;產業用地(含工業、商務用地)面積為2. 3km2,占比4%;居住用地面積為10.7km2,占比19%;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為3.6km2,占比6%;道路設施用地面積為19.5km2,占比35%。
五、綜合交通
(一)道路交通
提升區域可達性,中心城區范圍內規劃形成“雙環一軸” 道路骨架結構。外環為湛江大道—調順快線—東強快線—霞??炀€,內環為海濱大道奮勇大道,一軸為湖光快線—樂山路—海川快線。加強通過環線與跨海通道強化東西兩岸聯系。
加強跨海聯系,研究范圍形成“五橫三縱”交通干線路網結構。研究范圍規劃內形成“五橫三縱”干線路網結構,其中,“五橫” 為調順快線、二環路海順路、樂山路、解放東路-規劃主干路、霞南快線;“三縱”為人民大道、海濱大道、海東快線??傮w路網密度8.3km/km。
(二)軌道交通
提升軌道覆蓋率,強化各區聯系。研究范圍內規劃城市軌道線路5條,形成臨灣軌道環,站點800m覆蓋率87%。其中南北向城軌線3條,分別為城軌1號線、3號線和4號線,東西向城軌線2條,分別為城軌2號線、5號線,共設置城軌站點32座,其中換乘站10座,站點800m覆蓋率87%。1號線一湛江西站—原點廣場,全場25. 3km,設站24座;2號線一湛江西站—湛江東站,全長30.7km,設站17座; 3號線一海田—湛江站,全場29. 2km,設站20座;4號線—后北—南港,全場20.3km, 設站13座;5號線—科創園—海洋大學,全場37km,設站28座。
六、核心區城市設計
(一)海東創新服務中心
打造海東新區的生態創新高地,樹立一灣兩岸創新生活典范。延續歷版規劃中的生態內灣,同時將生態岸線延伸至北岸,形成龍王灣環島濕地公園。濱海一線實施低強度開發,內陸開發強度梯度式提升,將商娛、科普功能融入濱海濕地公園,提升濱海活力。
設計要點:打造陸海統籌的公共空間系統,形成陸地景觀區—生態護岸區—近岸灘涂體驗區—淺海修復區的空間層次。
管控要點:重點管控開敞空間,包括濱海濕地、通海廊道等??刂平ㄖ叨?,形成內高外低、沿河兩峰一谷的天際線。鼓勵生態綠色的建筑風貌,配置適宜本底氣候與地理環境的植物。
(二)沙咀海洋科技園
打造湛江藍色產業戰略基地,建設產城融合的島式人才社區。構建生態廊道貫穿島嶼,由島嶼中心向濱海放射滲透,城市與生態共生共融,共同勾勒未來生態的島式生活??傮w控制低強度、低密度開發,整體以中低強度,中高密度的產業園區為主,引入人才公寓、信息科技園、雙碳體驗中心等配套設施,提供混合高效的多元空間載體。生態產業片區整體中低強度開發,面向龍王灣局部區域布置高層塔樓,環沙咀頭差異化打造西岸、南岸兩類產業展示面。
設計要點:片區整體開發導向是低密度、低強度,與生態協調的。結合城鎮開發邊界,起步區位于北部,將打造為臨港產城,南部臨龍王灣用地為遠期戰略預留。
管控要點:以低碳生態為導向引導片區整體風貌,重點管控第五,立面、控制通海廊道,按濱海一線、二線限制建筑高度,引導植物配置以抗風、抗鹽的鄉土樹種為主。
(三)赤坎商貿服務區
打造湛江現代商貿服務區,建設赤坎河岸產城融合示范區。釋放文車河河岸低效用地潛力,濱湖打造兩大商貿文化組團,分別為文化傳媒產業園區、跨境商貿服務中心,共同推動湛江商貿數字化轉型。濱水二線為居住組團,濱湖綠帶沿赤坎河向內陸延伸,4條活力街道強化與赤坎老城聯系,組團內部靠近赤坎河布置2棟塔樓作為制高點,濱水建筑控制前低后高。
沿文車河、赤坎河河岸布置三大明星項目:打造湛江灣影視產業服務中心,擴大赤坎影視文化影響力;擴建湛江賽艇皮劃艇基地,打造1. 6萬㎡省級皮劃艇訓練中心,承接賽事的訓練和舉辦;濱河建設2.5萬㎡區級文化活動中心。
設計要點:重點打造赤坎河、文沖河濱水地區,構建T形水軸,完善片區生態網絡。重點塑造赤坎河口公共空間與城市界面,將赤坎河口塑造為片區的公共中心,一灣兩岸的標志性節點。
管控要點:以凸顯濱海魅力的現代風貌為主導。嚴格保護濱湖濕地,重點管控,控制貼線率,保證城市界面整齊,同時注意增加臨水建筑界面通透性;控制建筑高度,打造前低后高的天際線。
(四)濱海活力集聚區
打造湛江海灣最具活力的商業商務集聚區,塑造獨具魅力的海灣形象面。遠期改造濱海船廠,釋放濱海存量空間,貫通濱海一線公共空間,植入文化、體育、公園等功能。新增三大主題公園,引入六大重點項目,濱海點綴文化展館、星級酒店等,片區北部布置國際會議中心、星級酒店,打造商貿會議組團;片區中部濱海植入海事展覽館,內部集聚總部辦公。
設計要點:重點貫通濱??臻g,提升改造原漁港公園、中澳友誼花園,新增軍民公園、體育公園、海軍修船廠公園三大主題公園46公頃,打造一灣兩岸最活力、最繽紛的濱海公共空間。設計三條通海廊使濱?;盍ο騼瘸菨B透,四組團朝濱海扇形展開,形成沿海岸線步移景異的城市形象。
管控要點:結合船廠工業遺產,垂直海岸線控制多條通海廊道。控制新建一線建筑高度≤60m,建筑退海岸線高寬比<0.5,建筑梯級高度差> 20%,形成由濱海向內陸前低后高的天際線。
(五)南調低碳智慧園
打造南調低碳智慧園,建設承載南調片區公共服務中心的產城融合片區。實施有機更新,通過改造工業油罐、植入文化設施,激活地區人氣,南油碼頭改造智慧總部園區,帶動地區經濟增長。
設計要點:貫通5km濱海公共空間,提升濱??臻g品質,釋放濱海景觀價值。在滿足建筑限高的前提下,豐富城市界面與天際線。
管控要點: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的城市建設,重點控制臨海商業活力界面,保證濱海大于30米的連貫公共空間,引導工業遺產與公共空間一體化設計。
(六)麻斜海味半島
打造麻斜海味半島,建設漁港聯動示范區。聯動湛江灣漁港項目,發展漁港風情旅游。結合漁港項目和現狀村莊,增加產業及生活配套用地,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漁港體驗基地,策劃現代產業園、生態漁村、居住社區、漁港小鎮、湛江灣漁港等項目。沿漁港岸線布置海味美食園區、現代漁業展貿中心等漁港相關配套,保育中部基本農田,建設低強度開發的漁港小鎮,建筑高度控制延續現狀低矮平坦的特征。
設計要點:整體以漁港組團濱水布置,中間為居住組團,外圍為生態漁村組團,最外圍為產業組團。兩大漁港組團分別為漁港小鎮、湛江灣漁港,外沿形成景觀綠軸并由社區組團向內延伸,環繞生態漁村并連接至產業園,打造三線貫通的濱海空間,濱水建筑控制前低后高,近海地塊控制建筑高度不超過40m。
管控要點:麻斜海味半島:落實湛江灣漁港項目要求的基礎上,建議增加濱?;钴S功能界面,濱海慢行三線貫通,打造活力連續的濱海公共空間。
(七)南三風情旅游區
打造南三風情旅游區,建設湛江濱水旅游綜合示范區,兩岸聯動打造湛江海島休閑門戶。通過有機更新增加村鎮級文旅設施,提高北涯頭村文化濃度。一是保護村落整體肌理格局,風貌建筑應與周邊景觀要素整體保育;二是鼓勵通過新建或功能置換提升文化設施面積占比大于10%(含文化相關的商業設施)。
管控要點: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要求,保護嶺南特色漁村原.真風貌,建議農田種植當地的觀賞性經濟作物,打造特色濱海田園綜合體。
七、實施傳導
(一)總體管控
1、海邊地區管控:管控海岸線300米范圍內的地塊,新建及大面積改造區,保護海灣特色濱海風貌。
建筑面寬:濱海一線街區高層建筑以點式組合為主,避免連續板式組合。除文體類市級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外,低、多層建筑最大連續面寬不得大于80米,高層建筑塔樓最大連續面寬不大于60米。
建筑高度:新建一線建筑控制在60米以下,二線建筑控制在150米以下,濱海一、二線建筑控高形成一定高差。作為城市設計地標節點的濱海突出部地塊可在通過論證及規委會審查后適當突破限高。(如下圖示) :
2、路邊地區管控:管控兩類道路紅線100m范圍內地塊。
(1)、城市形象路:西岸6條(人民大道、海濱大道、軍民路、體育南路、樂山路、海濱東二路) ;東岸4條(南調路、海川快線、東盛大道、東旺大道)。
原則:形成高低有序、整齊連續的城市界面。
要求:貼線率一沿街建筑整體貼線率宜為70%以上。建筑面寬—臨街建筑連續面寬不宜超過80米;臨街居住建筑宜采用點式布局,連續面寬不超過35m。建筑高度—連續等高建筑不宜超過3棟。
(2)、濱水景觀路:西岸5條(廣 州灣大道、沿河北路、沿河南路、綠華路、觀海路);東岸6條(海順路(規劃)、海旺路(規劃)、龍王灣路、濱河北一路(規劃)、濱河北路(規劃)、濱河南路(規劃) )
原則:形成功能復合、開敞活力的景觀街道
要求:建筑高度一臨水一線建筑高度不宜超過60米。濱水綠地一增加提升沿街綠地可進入性,采用通透的植物配置,提升道路的可識別性。慢行設施—結合濱水綠地設置連續的自行車道、跑步道等設施;增加座椅、標識系統等城市家具,提供飲水、公共廁所、小型商業等服務設施。
(二)行動計劃
近期項目主要集中在海灣大橋以北至調順島的環龍王灣地區,整體濱海景觀提升和環灣道路貫通共23個,其中政府投資共15項,社會資本共8項。
新建開發項目: 8個,共220公頃;
公園: 9個,共190公頃;
品質提升類:5個,共96公頃;
新增建設類:4個,共94公頃;交通設施: 6個,道路長度9公里和一個中心碼頭;
市政道路類:6個,共9公里;
港口碼頭類:海東新區碼頭,面積22公頃。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