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路基工程排水和防護方法及設計
第一節 路基排水
水是影響路基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就路基病害的規模、范圍及成因而言,水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水對路基的危害表現如下:
- 地表水滲入路基土體會降低土的抗剪強度;
- 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動往往引起各種路基病害,是路基變形發生和發展的基本原因;
- 在低路堤條件下,由于毛細作用,水分可能升入路堤內,使填料強度下降 ;
- 水還是產生溶蝕和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 積水影響正常施工和工程的正常使用。
目的:將路基內的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圍內,使路基具有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統,確保路基填料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 排水設計應具備足夠過水能力,與其它設施銜接。
- 路基排水設施設計原則:規劃和設計應符合實際規律;應節約占地、與水利和土地規劃相協調;排水設計應經濟適用;出水口應利用天然溝壑;應因地制宜、節約造價、就地取材的原則;排水設施應具備足夠的耐久性;排水系統應在各種氣候條件下滿足功能要求。
1路基地面排水
通過修建和維護地面排水系統,可將地面水迅速的排出路基范圍,從而避免由于地面積水下滲和流動沖刷而造成的路基病害。地面排水系統對于細粒土填料的路基影響尤其明顯;粗粒土填筑的路基如級配不適宜時,也會出現相應病害。
1、地面排水系統確定原則:
- 要根據線路的平、縱斷面及地質水文條件,確定合理的排水方向和合理的排水設施位置。
- 要確定橋涵、隧道、車站、農田水利排水建筑物的配合和連接方式,避免各行其是、相互脫節的現象。
- 根據當地的氣象資料,確定降水的基本數據并作為設計的基本依據。
2、地面排水設備類型:
- 地面排水設備有排水溝、側溝、天溝、吊溝(急流槽、跌水)及緩流井等;
- 地面排水設備的縱坡不應小于2‰;
- 設計的地面排水設備的斷面形狀和尺寸應滿足排泄設計流量的要求,不產生沖刷和淤積;
- 設計的長度宜短不宜長,以使水流不過于匯集,做到及時疏散、就近分流,同時也不應兼作其它流水的用途。
(1)排水溝
上圖用于排出路堤范圍內的地面水:當地面平坦時設于路基的兩側;當地面較陡時可設置于迎水面一側。
排水溝與其他溝渠相接時應力求水流舒順,因地形限制成直角相交時,可按下圖形式處置:
(2)側溝
側溝是路塹地段用以排除路基面和路塹邊坡坡面的地表水的水溝,它設于路基面兩側或一側(半路塹)。
(3)天溝
天溝設于路塹塹頂,用以排除山坡迎水方向流向路塹的地面水。路塹頂部無棄土堆時,天溝內邊緣至塹頂距離不宜小于5m;當溝內進行加固防滲時不應小于2m。
(4)吊溝、跌水與急流槽
(5)緩流井
- 用于承接從吊溝匯入側溝的地表水并削減其能量,保護路基本體不受沖蝕。
- 排水溝、側溝、天溝、邊坡平臺截水溝等各類排水溝的出口,應將水排至路基以外以防止水流沖刷路基;地面橫坡明顯的地段、排水溝、天溝可在上方一側設置;若地面坡度不大則可在兩側設置。
- 各類設施的橫斷面應有足夠的過水能力,應防止水在流動過程中的沿線下滲問題,必要時可設置相應的墊層;一般情況下按照標準設計圖進行而不做水力計算。
- 應做好排水規劃以使地面水迅速排除為宜,長度應取短為宜;溝體應防止流水的沖刷作用;匯水面積應合理的區分和確定。
2地下排水
1、一般要求
- 在地下水危及路基穩定(包括整體穩定和局部穩定)或嚴重降低路基強度情況下,通常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攔截、旁引、排除含水層的地下水,以及采取隔離措施進行處理;
- 進行地下排水設計前,應進行野外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調查、勘探和測試;
- 在排除地下水的同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滲而造成對地下水的補給,也不允許將地表水排放入地下水排水設施內。
- 地下水可分為承壓水和無壓水、裂隙水和孔隙水等形式,應根據不同的條件及要求選擇相應的地下水排除設備。
(1)明溝和槽溝
明溝和槽溝是兼排地表水和土體中的上層滯水或埋藏很淺的潛水的排水設備。
(2)滲溝
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地下水的滲溝又稱平式滲溝,包括埋置深度2-6m的淺埋滲溝;按照有無滲水管可分為有管滲溝和無管滲溝;同時起支撐邊坡作用的滲溝稱為邊坡滲溝。
① 淺埋滲溝可引出低洼濕地等處的地下水并使之沿最短的路徑排出,進而降低相應的水位;
② 截水滲溝應在滲流上游一側溝壁進水、下游處溝壁應不透水并設置相應的防滲層;
(3)有管滲溝
有管滲溝的滲水管是管壁帶有滲水孔的陶管或混凝土管,如圖(a)所示,此圖適用于流程較長,流量較大的情況。
(4)無管滲溝
利用碎石的孔隙作為排水通道。適用于地下水流量小、流程短的情況。排水碎石亦可采用無砂混凝土代替。排水碎石周圍應設反濾層,對反濾層的要求與有管滲溝相同。采用無紡土工織物作為碎石體的維護并起滲濾作用是目前許多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5)邊坡滲溝
- 邊坡滲溝用于疏干邊坡和排除自邊坡出露的上層滯水或泉水,并對邊坡起支撐作用。常用的邊坡支撐滲溝處理的土質路塹邊坡坡度應不陡于1:1,因為受地下水活動影響,邊坡土體的穩固性??墒芷湮:?。
- 邊坡滲溝主要有拱形和樹枝形兩類;應垂直嵌入邊坡;外圍應設置反濾層。
邊坡滲溝正視圖
邊坡滲溝縱斷面圖
(6)支撐滲溝
- 用以支撐可能滑動的不穩定土體或山坡,并排除滑動帶附近活動的地下水,疏干潮濕土體,根據不穩定土體范圍成群設置的支撐滲溝也可和抗滑擋土墻配合使用。
- 通常使其軸線與滑動方向基本平行,布置成平行的條帶狀,支撐滲溝的間距及斷面寬度,可按照每條滲溝所擔負的下滑力計算確定。斷面采用矩形,寬度為2~3m,間距為8~15m或更大些。
- 支撐滲溝的埋置深度根據疏干地下水的深度確定。若用于整治可能的坍塌,滲溝底應置于土體(或山體)滑動面以下穩定土層或巖層內至少0.5m。在須考慮凍結要求時,溝底應置于凍結深度以下至少0.4m。
(7)滲水隧洞
- 處理滑坡及其他路基病害中的地下水時,當地下水埋藏較深,如10~20m以上時,深埋滲溝的開挖工程太大,施工困難,常以坑道形式排水,稱為滲水隧洞。
- 滲水隧洞可與立式滲井配合使用。單獨使用時,只能排除隧洞能集引的含水土層中的水,而不能貫穿整個或多個含水地層。
曲墻式滲水隧洞
排水平孔
為排除路基土體或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使用仰斜度為10°~15°的排水平孔。依據水文地質條件,平孔可平行排列或扇形排列布置。
(8)排水平孔
根據需要可布置一層或多層,但平孔的位置必須埋于地下低水位以下,盡量擴大疏干范圍。由于平孔施工簡單,收效顯著,為國外廣泛采用。我國在整治滑坡中,采用平孔排除地下水也取得良好效果。
2、水溝的沖刷防護和防淤、防滲
- 當水溝的天然土層不足以抵御流速的沖刷時,需對水溝采取加固措施;
- 水溝的滲漏對于某些地質不良地區路基的穩固是一種有害因素,所以必須防止;
- 防滲的方法:表層夯拍,三合土、四合土捶面,漿砌片石護面及用混凝土水槽等,對于采用卵石護面或干砌片石護面的水溝,也可在其底層用粘土夯鋪一層厚0.2~0.3m的土層;
- 為了防止漿砌片石及混凝土水槽預留的伸縮縫滲水,應用瀝青麻筋嵌塞縫隙。
第二節 巖石邊坡防護
- 坡面防護措施:用于防護開挖邊坡坡面的巖石風化剝落、碎落及少量落石等現象。如砂漿抹面、噴漿、片石護墻、錨桿噴漿等。
- 攔截措施:落石平臺、落石槽、擋石墻、柵欄、金屬網等,用以滯留、攔截自然山坡上的落石或小型崩塌。
- 支頂加固:對邊坡上可能形成落石、崩塌、滑坡的危巖體,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如勾縫、嵌補、灌漿、錨桿等。
- 攔擋遮擋工程:對可能發生較大規模滑塌或順層滑動的開挖邊坡,或可能發生大規模崩塌滑體的自然山坡,需修建抗滑擋墻、錨固樁、棚洞、明洞等工程。
第三節 土質防護工程
- 路基改變了原地層的天然平衡狀態,且不斷經受各種錯綜復雜的自然因素作用(降水、溫濕度變化、水流沖蝕),可能會產生各種形態的破壞,因而需進行防護。
- 防護均以路基的坡腳和坡面為對象,因而邊坡防護包括路基的坡面防護和坡腳的沖刷防護。
1路基坡面防護
- 水是路基坡面破壞的主要因素,在降水的累積沖擊作用下坡面出現相應的損壞現象;溫濕度的相互交替變化也易導致坡面損壞的發展。
- 通過采取坡面防護措施可避免降水的沖刷作用,防止和延緩巖土表面的風化剝落過程;同時也具有部分排水的功能。
- 坡面防護應根據路基邊坡的土質、巖性、水文地質條件和坡度、高度、原材料供應、施工技術經驗等來選用適用的工程措施。
一、植物防護
植物防護是指人工培植邊坡植被覆蓋表土以防止雨水沖刷,植被的根系也可加固邊坡的表層土體,調節土壤濕度以防止表土干裂及剝落的措施,包括植草、鋪草皮和種樹等,主要適用于較緩的土質或嚴重風化的巖質邊坡;可以同時起到改善環境的作用。
1、植草
植草是一種施工簡單、造價經濟的有效坡面防護方法,適用于草類生長的土質路堤和路塹邊坡,一般要求邊坡坡度緩于1:1.25時,容許地表水流速0.4~0.6m/s,單級坡高在6.0m以內。種草時將草籽加土拌和,均勻播種在表土適當翻松的坡面上,必要時坡面加鋪5~10cm的種植土層,以有利種草成活和生長。
2、鋪草皮
- 其作用與植草相同,效果更好,且可用于較高較陡的土坡上,亦可鋪在嚴重風化的巖層和成巖作用差的軟巖層邊坡上;
- 雨量較集中的地區,植草的成活率低,但當附近草皮來源容易,鋪草皮更適宜且成活速度快;
- 鋪草皮常用的有白茅草、假儉草、絆根草等。
草皮護坡施工示意圖
鋪草皮的方法包括平鋪草皮、平鋪疊置草皮、方格式草皮等。
——來源百度文庫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