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中小型市政設計院如何找準出路及實現轉型?
前一陣子,北京市政院被并入北控集團的新聞引發了行業廣泛而熱烈的討論這次北京市政設計院與北控實現技術與資本的對接合作,其在行業的影響不亞于朝鮮前些日子引爆的氫彈。
因為這種層面的嫁接與合作,完全突打破了一些行業人士對常規市政院未來發展軌道的預想。
不僅僅引發對雙方未來合作模式、行業競爭對手對策及競爭變化方面的探討,其實,還進一步深入到了未來傳統市政設計院如何轉型的探討。
西北院轉入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南院被中國中信集團吞并,東北院及西南院劃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院2010年與上海建工集團聯合重組并完成公司制和集團化改革。
現實情況是,有些市政設計院現在日子過得很好,但是也有部分市政院日子好像過得捉襟見肘,某位市政設計院資深人士話來描述這種境況:“很不明白的是,設計院都聚集了大量的知識分子,現實是很多專業設計院的生存遇到了問題,還不如木匠、瓦匠、焊工等技術人員。”
那么,未來市政院將要往何處去?如何體現設計院的幾十年來積累的自身價值?
焦點話題一、設計院前期咨詢階段價值的體現?
專家普遍認為,要體現出咨詢業務的價值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環保和市政產業是否健康發展先看咨詢業”!
可是,就是這樣重要的前期咨詢階段,卻有設計院反應“我們做過大量免費或很低收費的咨詢業務”,可以看出重要的前期咨詢階段,重要的咨詢成果有時候的的確確沒有體現出應該具備的價值。這種情況,已經形成了市政行業的潛規則!
為何會形成這種局面?
筆者認為,主要是市政院獲取潛在項目的惡性低價競爭引發。很多設計院為了獲取項目,很多時候在項目前期為政府或業主免費提供前期咨詢服務,如可研方案的編制等。通過這種前期工作的提前介入和工作成果的植入,為后期設計工作的確定提供保障。
實際上這也反應了我們國家市政設計項目在設計單位的確定方面存在的不規范、和設計院服務的同質化進而引發的惡性競爭。
即使在國內現行的招標程序上看也是矛盾的。實際上是工程建設的已經市場化了,而設計院還停留在當地蘇聯的模式。
實際上,這種“輕前期咨詢重后期設計”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某大型市政院專家直言:“現在的分院滿天飛,直營店、加盟店到處都是,什么都能干,什么都敢干。成本多少?他的報價你跟得起么?跟不起就退出,跟得起就得割肉。”
中國市政華北設計研究總院鄭興燦總工程師坦言: “當前的設計院不缺資金,缺的是市場對咨詢價值的認可、對優質設計的價值認可,進而出現優秀咨詢人員與設計負責人的嚴重短缺!“
"工程咨詢,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要有明顯的價值區分!”工程咨詢是創意與經驗的結合,工程設計是經驗與技能的結合,工程施工是技能與熟練的結合,定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同等重要,由于可替代性的差異,體現出的勞動價值相應不同,設計院的去向,取決于朝向哪一端了。
焦點話題二、市政設計院未來轉型?
中國設計院最早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包括現在大家行業公認的”市政行業八大院“。
實際上,石化和化工類設計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向工程公司的轉型。實際上,化工行業設計院經歷了出生入死,鳳凰涅槃的過程。由于化工部撤銷,行業內九大設計院突然間成了沒娘的孩子,需要自己養活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由于被放養,結果一群羊變成了一群狼。他們迅速找自己的定位,找市場切入點,得益于國內外大的投資環境向好,很快發展起來。尤其以中國成達(化八院),五環科技(化四院),中國天辰(化一院)等發展的比較好。
而對于市政設計院,轉型的事情大家每年都提,狼來了!
也都意識到了目前設計院面臨的未來形勢不容樂觀,群內某專家對市政院現狀的描述很精辟:“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知識壁壘已經很小了,大部分設計院能做的事,企業和施工單位也能做了。
“設計院要不走研究型道路,專注于工藝包的開發;要不就延伸到施工運營領域。單純的設計已經越來越從技術活變成了力氣活了!” 其實很多水務公司本身的技術實力就很強大了,倒逼設計院們要創新,要提升服務水平。
環保行業知名企業中持水務董事長許國棟是這樣描述設計院的發展現狀:“設計院既不工程也不咨詢的狀態該走過去了!其實外部環境早就改變了,在這個市場化的過程中設計院沒走在前面,走在后面!”
群內某著名設計院總工程師直言:“未來大型水務公司擁有大量高端專業人才,管理著數量頗多的水處理工程,對各種工藝了如指掌,又具有豐富的運行管理經驗。水務公司新建項目會自己確定工藝路線,確定設計參數,設計院真正成了陪襯,只是“畫圖”而已,設計院如果不改變現狀,會越來越難。”
意識到風險和冬天即將來臨不是難事,難的在于如何做好度過寒冬的準備。
市政八大院實際上近些年也在逐漸嘗試拓展和延伸設計咨詢業務以外的產業鏈,但是幅度與效果卻遠落后于化工設計院的改制和轉型。
市政院也意識到了未來設計和咨詢業務的可持續問題,并在修正和規劃未來的發展戰略,如某著名市政設計院定位:未來形成”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營業務的具有項目融資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設備采購能力、工程施工能力和項目運營能力的國際型工程公司。”
對于未來市政設計院的定位及發展方向,早些年工作于華北院后移民加拿大的前輩王顯認為:“ 簡單的說工程咨詢是為業主提供的咨詢服務。項目前期以論證和項目申報等為主。這個階段沒有矛盾。問題出在項目實施階段。工程咨詢是為業主準備招標的技術文件和實施的技術服務,而非告訴承包商的工人如何施工。這里就出現了矛盾。招標是站在業主立場的,而施工圖卻是為承包商準備的。舉個例子來講,如果嚴格按施工圖投標,理論標底是應該一樣的。投標報價的差異這是利潤。這不利于承包商建立和發展自己的專業特長,只能是萬能膠,既不能進步也不能提高效率。”
中國市政華北設計研究總院鄭興燦總工程師在討論中提出了自己對咨詢、設計與施工的理解:“工程咨詢是創意與經驗的結合,工程設計是經驗與技能的結合,工程施工是技能與熟練的結合,定位不同,作用不同,但同等重要,由于可替代性的差異,體現出的勞動價值相應不同,設計院的去向,取決于朝向哪一端了”。并認為:“理想的結果應該是3-5家大型設計院轉型為咨詢為主的全國性咨詢與設計公司,5-10家轉型或新發展為科技與投資型工程公司,剩余的轉為工程公司或運營公司的內部機構”。
華北院一院吳寶利就未來設計院轉型也發表了展望和預期:“最終的趨勢很可能就是鄭總所講的,不過這會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也會很殘酷。中國的市場太大了,會有巨無霸,也會有特色的小型專業公司的空間”。
但是也有設計院專家坦言:“現在設計單位的狀況是以前體制造成的,目前大的水務公司出現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也要看水務公司內部的體制是啥樣了。如果內部還是像現在這么劃分的,還是以經濟效益作為第一目標的話,也不要抱太大希望,換湯不換藥罷了!”
焦點話題三、市政設計院應該培養工藝工程師還是制圖工,設計和運營怎樣結合,未來工程師的行業分流與分享?
未來市政院發展的方向,除了戰略定位問題,人的問題是轉型是否成功的關鍵制約因素。這涉及到人力資源與發展戰略及新興業務的匹配。現在行業出現很多聲音就是對目前設計工程師的能力和經驗提出的疑問。 因為,近些年來,即使是大型甲級市政院,項目設計水準及質量出現越來越多的瑕疵甚至是重大失誤。
對國內工藝工程師的劃分及定位,有專家提出:“我們往往人為地將污水處理分為了設計和運行,實際上這只是技術的不同體現形式,真正的核心內容還是對技術原理的理解。歐美國家咨詢公司里很注重對工藝的理解,有很多PE,而不僅僅是designer ,一般來說PE很多都是博士。很多咨詢公司的大家像Barnard這樣的,也不是搞運營,但對工藝有很深的理解,污水處理廠出現什么問題,知道怎么去解決。另外我們國家的規范或手冊規定了這、規定了那,但是對工藝的原理介紹很少,像有的國外設計手冊會對工藝有很深入的介紹,提供一些供參考的參數,重在對技術的理解。”
針對目前設計及運行環節的問題,權威專家指出:“很多污水處理廠和污水公司嚴重缺乏掌握工藝的技術人員,訓練有素的就更少了,設計好壞就成為關鍵,而相當一部分工藝設計工程師并未真正掌握工藝的核心原理及關鍵參數選擇,其主要根源在于大學本科教育不到位及責任心的缺失,當然最最主要的還是不容議論的體制機制問題”。
某大學教授直言不諱:“現在的給排水教授只會編論文,圖紙是看不懂的。我們的本科教材還停留在張自杰等留蘇老一代的技術水平”。
國內某著名設計院總工認為:“一方面設計院工作都比較飽滿,為不影響工作,不愿安排設計人員“實習”;另一方面設計也是長期學習提高的過程,從個人角度來說去臨時搞運營,會影響技術的進步。第三就是設計院沒有真正認識到豐富的運行管理經驗對設計水平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意義”。
某設計院院長分析:“我們設計院現在多數人是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極少人能脫穎而出成長成符合要求的人才。這有個人本身素質的差異,也有體制影響,而且多數是后者。”
對于設計院未來轉型和技術專家的行業共享問題,有專家建議:“ 咨詢業的發展是為更合理的分工和優化產能,而非簡單的剝離。咨詢公司也非僅需要高端人才,很多基礎性的工作也是必不可缺的。很多以往欠缺的咨詢工作也需要加強。而大量從事施工圖設計的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去充實工程公司和水務集團,提高這些專業實體的實力”。
分享一段石家莊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蔡時雨對市政院出路的看法:
首先,中小型市政設計院多是70年代建設規劃部門設計所室,他們都經歷了城市發展的全過程,多年的積累掌握了一手的設計數據。
這些數據包括水文、地質、標高、坐標、管網管徑資料等。
這些數據就是資源,在投標階段可以節省成本,短時間內完成項目調查,制定合理方案。利用這些區域性較強的數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后續服務中為業主提供增值服務。
其次,地區設計院在自己的地區完成項目,及時高效地配合施工與力量不足管理混亂的分院相比優勢明顯。在前期準備到后續施工服務整個過程,應該做到哪里有業主哪里就有設計人員。
就像買東西,讓甲方認識到,他們買的不僅是是設計成果本身,更是項目終身的服務和對業主終身負責的保障。
其三,市場經濟下招投標成為項目發包重要程序。熟悉招投標程序,挖掘投標陷阱,學習投標文件是設計院所有管理人員應該培訓掌握基本知識。
適應招投標制度越來越規范的約束,完善自身硬件的同時,培養招投標人員設計意識和綜合素質能力,避免投標與設計脫節,樹立既服務貼心又能讓業主放心的企業形象。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知識密集型企業人才是核心競爭力。
公司就像人一樣有各自的脾氣性格,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培養延續和完善企業文化,是企業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
擁有經驗豐富且對單位擁有感情的設計人員,可以使得關鍵技術延續和傳遞。
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對方案制定,圖紙完善,成果把關等都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建立企業給機會,員工肯奉獻的良性互動機制。
結語:總之,企業只有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抗風險能力,才能在變幻莫測的經濟形勢下適應各種挑戰。 市場的多樣性給市政設計院帶來了機會和挑戰,市政設計市場全面放開已勢不可擋。 中小型市政設計院只有化解內部矛盾,挖掘自身的各種優勢,摒棄詬病與不足,采取多重途徑創造生存空間,才能夠長久的生存和發展。你覺得呢?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