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歷史地段的設計內容
歷史地段保護與更新設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城市設計,與其他城市地段的設計內容側重點不同,也區別于一般的城市設計,更強調保護。其具體內容可細化為土地利用、整體形態、建筑風貌、細部裝飾、空間環境、基礎設施、居住結構和無形文化八個方面。
1.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承載著歷史地段實體環境和空間形態的內涵,也是地段進行三維形態設計的依托,具體表現為針對歷史地段的特征強調土地性質的整合和開發規模大小,內容包括土地性質、地塊規模和開發強度三個方面。其中,指標系統是歷史地段城市設計與保護規劃控制的結合點,是剛性的指標控制體系;開發規模是保證地段有機更新實施進行的基礎。
(1)土地性質。土地性質分為大類和中類,確定兼容性與否。
(2)地塊規模。地塊規模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太大不利于小規模保護工作的展開,太小不利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減少施工因素帶來的破壞。土地規模的劃分需考慮總體規劃的地塊劃分、基本單元組成、道路系統和防火要求等因素。
(3)開發強度。開發強度要結合總體規劃以及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體系,按細分后的包塊進行指標細化。指標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和建筑后退紅線五個方面。
2.整體形態
歷史地段整體形態是針對于整體性僳護摔念所提出的,主要是指對歷史地段整體結構形態進行控制。地段整體結構形態和空間形態是面向城市的外在風貌的首要表現,對于地段特色的延續和發展具有第一層次的價值。整體形態作為在地段整體尺度上的環境營造對象,成為歷史地段保護性更新設計的核心基礎部分。
依據歷史地段的基本特征,歷史地段整體形態主要分為功能形態和空間形態兩個方面。因此,對地段整體的控制也主要是由對組成功能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具體元素的控制所組成。具體內容如下。
(1)功能性質調整。歷史地段通常存在著設施老化、建筑結構衰敗、居住人口密集和社會活動趨于消亡等問題,因此地段功能的振興和充實是地段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應根據歷史地段的歷史特色以及在城市生活中的功能作用,合理地把握地段的功能與性質,調整地段現有功能布局,進行適當更新,形成地段整體形態構建基礎的同時,使土地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起來。目前國內外地段保護實踐一般有功能改善與功能多樣化兩種方式,采用兩種方法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對傳統空間有效利用的需求。①功能改善:保持并強化地段原有功能,即保持歷史地段內用地的現狀功能,但需要運作得更為高效或更有利潤;②功能多樣化:地段功能及性質的調整,即對歷史地段內的用地布局實施一種更為克制的結構性調整,使新功能協調并扶持地段現有的經濟基礎。
(2)風貌特征保護。歷史地段大多都承載著豐富的功能,往往集居住、商業、文化、教育和宗教于一體。因此,歷史地段的保護性更新設計應在保護地段整體傳統風貌的前提下,通過體現建筑的功能特點,突出各功能區域的主題風貌,從而在協調性的基礎上展現差異性,延續歷史地段環境風貌多樣化的特色。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www.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