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城市廣場設計手法的變革
現代城市廣場無論其功能、內容和形式都必須適應和滿足現代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廣場設計上出現了多功能復合、空間多層次、繼承地方特色和歷史文脈以及注重文化內涵建設這四種趨勢。第一,廣場的多功能復合是指力求在有限的場地上創造出多個供人活動的空間,廣場周圍建筑也力求彼此之間共生和相互對話,形成綜合化的組合體。第二,廣場空間的多層次體現在其空間形態、空間領域和室內外空間的相互滲透等方面。第三,以廣場空間要素和主題思想來反映地方文化特征和文脈是重要的途徑,同時也能向人們展現城市的歷史和文明。第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民閑暇生活不斷豐富,城市中心已是一個文化水平高,技術、藝術造詣深厚,開放而廣闊的市民層的生活舞臺,廣場文化建設成為設計主流,而廣場文化又必須在公共空間的特定環境中得到實現,這也對城市廣場空間環境提出了新的需求。
從我國城市廣場建設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今城市廣場的多數設計者也往往竭盡所能,在具體的設計手法上進行了許多積極的探索,這值得我們總結和借鑒。
(1)鄉土景觀開始得到初步重視。廣場設計開始注重氣候的適應性,關注地方自然環境成為一些廣場設計的重要出發點,草坪控制廣場格局的現象多少有所改觀。
(2)地方文化與民族文化開始得到體現與尊重。首先是在注重場所精神和文化內涵方面進行探索。如臨沂人民廣場內的書法廣場,把民族文化形式嘗試用于表達地方文化的內涵,中國的傳統文化形式開始成為廣場的一個要素,用于表述地方文化的渾厚與豐富;都江堰以二千多年歷史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都江堰廣場仍沿用此名,表明了厚重的歷史感,豐厚的地方文化內涵成為廣場的主題與形式。
(3)園林式廣場或園林化廣場出現。園林手法的引入改變了大量的地面鋪裝與一覽無余的地形處理方式,形成了變化多端的廣場空間。這不僅指新建廣場,還包括將中國園林的要素加入原有的廣場。
此外,為使城市廣場能滿足包括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在內的人們的各種需求,已經有人探索將廣場智能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對廣場空間進行非傳統限定。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為廣場提供新的空間限定手段——聽覺提示界面、視覺提示界面和觸覺提示界面等。這些界面的運用對于殘疾人更具有特殊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從更高的標準上實現廣場的人性化。
文章出自城鄉規劃www.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