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園林設計
城市景觀意義積淀的表現性
社會共有的意義積淀,首先表現在對人的行為模式的潛移默化作用,從而在類似城市空間的細節方面,在空間形式、空間界面的組織、建筑的風格和材料、建筑的擁有與使用者、地形特征等方面都產生很大的區別。在社會共有的意義積淀的背景下,人的活動是推動景觀形態演變的根本動力。即使在同樣的文化背景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城市建設過程中,依然表現出不同的意識和觀念的差異。
社會共有的意義積淀,最終會形成社會制度或規范,并進而影響城市建設,對城市景觀的塑造產生深遠的影響。制度指的是人類相互往來所形成的諸種關系、等級、制度,等等。人們相互之間的社會經濟文化往來是制度形成的基礎。
中國傳統城市布局的根源就是傳統的禮儀制度,直到宋代人們的經濟交往的市場模式才逐漸對城市布局產生觸動。這些都是制度下社會經濟與文化作用的結果,對城市整體形態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對美好城市景觀的追求不僅要考慮到技術與文化的制約,還要考慮到時代的特征。城市景觀是歷史的交匯、多元文化碰撞的結果,對現在的尊重與肯定才是對歷史與未來的尊重,對自身文化的尊重才是對世界文化的尊重和貢獻。
意識與觀念是技術與文化的先導,對美好城市景觀的追求本就具有無形的精神特征。樹立對此時此地、對地方與民族文化的尊重的觀念,是城市景觀生命力的源泉。“中國城市現在的問題就在于觀念——克隆西方,失去風向標,迷失在變幻之中。”而正是這種沒有生命力的克隆觀念,才使得我國城市景觀的建構大多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追求上。
今天宗教與政治的影響力逐漸讓位于人性的轉化,現代城市的全球化趨同的發展趨勢引來了對地域文化的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日益深入人心,從技術型的可持續發展過渡到綠色設計與低碳設計。今天的城市中的建筑,早已不再僅僅是擋風遮雨的遮蓋物,而是融人了無數意識和觀念的人類文化的結晶。城市景觀塑造的觀念已經牢固地與地域特色的追求站在了一起。
文章出自景觀園林設計www.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