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城市設計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原則——人性化的設計
城市濱水區應師法自然,并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人是一切設計的核心,使濱水區的人居環境高度和諧和人性化”,這是城市濱水空間設計最基本的理論。規劃設計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必須服務于人類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解決人類的基本生活問題,把對最基本的人的關懷落實到規劃設計的每一個層次上。在城市濱水區設計中,應體現“人性化”的設計尺度和環境品質,提倡以人為本。也就是要求濱水區設計要體現對人的行為活動的支持,以及對人的實際使用活動多樣性的考慮。“規劃人們的活動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和位置關系,這樣便于解決使用上的矛盾和綜合使用問題”。
生態優先的原則——營造和諧的自然空間
城市濱水區通常是城市的“綠肺”、“藍帶”,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濱水區設計中,要注意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協調,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和多學科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和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運用系統工程學指導城市濱水區的建設,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親水的生態環境。
首先,要保護濱水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河流、湖面、開放水面和植物群落等自然因素把郊外涼風引入城市以緩解熱島現象。濱水開放空間廊道還應與城市內部開放空間系統組成完整的網絡。線性公園綠地、林陰大道、步行道及自行車道等皆可構成水濱通往城市內部的聯系通道,在適當地點還可進行節點的重點處理,放大成廣場、公園或地標。
其次,還應保護水體不受污染,禁止城市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以保證水體干凈清澈,這是濱水開發的前提。濱水區的綠化應盡量采用自然化設計,按生態學理論把喬木、灌木、藤蔓、草本和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在一個群落中。
最后,在濱水護岸方面,采用“自然性護岸”技術,即放棄單純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改用無混凝土護岸或鋼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視性護岸。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自然型的濱水區,同時也提高了濱水區的防洪能力,從而真正達到美觀、防洪和安全的完美統一。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www.zf-sfl.com,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