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測繪工程特殊地形測繪技術
本文針對測繪工程中特殊地形的不利影響與應對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特殊地形在測繪技術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旨在為我國測繪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以期給相關從業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測繪工程;測繪技術;特殊地形
我國幅員遼闊,存在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如高山、森林、灘涂泥濘等。在測繪工程開展中會遭遇多種不利地形影響,實地測量的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法保證最終成圖的還原程度。在這種情況下,測繪人員必須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測繪技術,最大程度地削弱地形因素帶來的影響,以保證測繪工作的成果。
1特殊地形測繪工程分析
目前,測繪工程開展的主要模式依舊為測站建立與特征點測量的模式,測繪進程中要求測站建立完善且精確的基礎數據,測點與測站之間的視野盡可能保持開闊。該測量模式對環境特征具備一定的要求,應用于沼澤、密林等特殊區域中較為困難。雖然依舊存在精準測量的可能性,但必然導致測量數據的大幅提升,不利于測繪工作的展開,尤其是大面積特殊區域的測繪工作。因此,在特殊地形測繪工程中,需要野外操作人員掌握針對性的測繪技術,保證數據測量的科學、精確、高效,盡可能控制測繪工作中存在的誤差。[1]
2測繪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測繪技術
特殊地形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展現在測繪工程中的不利影響區別較大,應采取的針對性測繪技術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2.1密林地帶特殊測繪技術
密林地帶對于測繪工作最為顯著的影響是過度繁茂的枝葉產生嚴重的遮蔽作用,導致測量進程中無法精準定位測點,進而造成數據誤差。因此,密林地帶測量中常會建立較為嚴謹的導線網,確保各個關鍵點數值均可相互驗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在野外便能進行實時驗證,一旦出現錯誤數據,可以立即返回前一個測站進行補測,以確保測量數據的精準性。需要明確的是,密林地區測繪工作出于導線網規劃便捷性考慮,常采用高角度的測量。該方式在實際應用進程中會不可避免地放大測量誤差。因此,野外操作過程中要尤其注重測量工作的精確性,盡可能通過細致操作降低測量誤差。此外,由于密林地區高遮蔽性的特征,在野外操作進程中,導線網控制點的選擇可以靈活調整,但要注重特征信息反映的全面與野外記錄的完善,避免在后期圖像繪制進程中出現嚴重誤差。支點測量進程中需要保證視野的開闊性,由于無導線結果保證測量結果的精準,在實際操作時,需要將沿線枝葉進行清理,避免測量結果出現誤差。此外,密林地區測繪進程中還可以使用RTK。該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通過定位技術確定各個點的實際位置,不會受枝葉遮蔽作用的影響。但不同于全站儀測量方式,RTK需要測量人員持設備深入密林,在測量過程中易產生信號接收受阻、錯誤定位或者無法定位的現象,測量數值的精確性難以保障。因此,可以采用二者結合的方式,即通過全站儀測量確定大致位置,然后通過RTK精準定位,實現密林區域的科學和高精度測量。但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待一體化設備研制成功后,將成為高遮蔽性區域測繪的有效手段。[2]
2.2灘涂泥濘地區測繪技術
灘涂泥濘地區是測繪工作中十分常見的特殊環境類型之一。如在沿海測量過程中,由于潮水作用導致海岸線區域大面積泥濘,測站建立困難,無法長時間保持水平;定位設備在上面會發生不均勻的沉降現象,導致最終高程信息出現誤差。如四川、云貴等盆地區域,在特殊地形與高降水量的共同作用下,易產生部分難以到達的區域,測點無法精確標定,測量結果易出現較大的誤差。針對該現象,在面積較小的區域中可以選擇周邊建立測站,然后使用GPA與RTK技術進行等高線測量,用于標定泥濘區域的各種特征,盡可能精確科學地完成測繪工作。在大面積泥濘區域測繪中,現有的基礎思路依舊為等高線標定,但由于面積較大,測站難以穩定建立或者建立位置較遠,最終難以保證測量結構的精確性,需要更多的衛星定位或遠程定位技術的輔助來實現精準測量。
2.3人口稠密區域測繪技術
人口稠密區域測繪工作存在的主要難點與密林區域相似,同樣為較強的遮蔽性。但這種遮蔽性產生的原因較為多樣,如行人、車輛、建筑物、城市綠化等均可成為最終測量結構的影響因素。此外,現代人口稠密區域多指大型城市,具備內部結構極其復雜的特點,測量過程中出現死角或者數據失真的概率極高。但人口稠密區域中的不利因素可以通過測量方案的調整進行規避,如時間層面調整規避人流與車流的影響,導線調整避免死角或者失真現象的產生等。因此,人口稠密區域測繪工作應選擇一種受時間與空間因素影響較小的技術手段。全站儀以其高度獨立的定位工作原理,顯然是十分優質的選擇。而測繪方案設計可通過時間與空間的調整,避免測量工作與密集人流出現在同一位置。由于測量工作中可能設計的目標點過多,常采用無棱鏡的測點定位模式。該模式應提前對待測區域進行詳細勘察,并做好測站位置的選擇工作,避免出現測量死角或空隙致使產生圖像嚴重失真的問題。此外,還可以應用攝影測量技術對密集區域測繪工作進行輔助,即利用無人機搭載攝影設備進行區域的全面預測量,通過多視角綜合考量的技術手段,徹底消除全站儀測量中存在的死角與空隙現象,確保最終成圖的精確程度。
2.4舊城鎮村房測繪技術
舊城鎮村房測繪工作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包括:缺乏總體規劃的房屋、村落建設在結構形態上無明顯排列規律、邊界相互遮掩,實地測量難度較高,測站布置極易出現死角。此外,分散且不規范的房屋結構導致實際測量中可共享的特征數據較少,測量工作任務繁重。因此,舊城鎮村房測繪技術的核心在于對測量線路的規劃。與人口密集區域類似,可預先使用攝影測量技術對待測區域進行預先分析,并進行針對性測量線路及測點設計,盡可能消除測繪過程中產生的多種不利影響,保證最終成圖效果的還原程度與精確程度,提升測繪工作的質量。此外,現階段高精度衛星圖像同樣可以作為提前分析的素材,且由于高度成熟的軟件支撐,相較于攝影圖像,其具備計算機分析快捷、簡便的優勢,但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需要相關人員掌握一定的額外技能。
2.5大地理區域測繪技術
大地理區域測繪的主要難點為由于測量范圍過大,野外操作進程中極易出現特征點位的遺漏或者點位信息記錄錯誤的現象。當下,盡管大地理區域測繪擁有前期攝影圖像或者衛星圖像的輔助,但野外工作疏漏依舊難以避免。大地理區域測量精度在測繪方案上難以做到明顯提升,只能通過技術升級實現測繪進步。如加強影像的自動檢測和識別技術,在減少大地理區域測繪中測點數量的同時,盡可能將測量行為轉變為校對行為。實現即使存在少量點位遺落,也可以通過相關點的誤差計算,標定遺漏點位置,減少測量遺漏出現的概率與控制測點遺漏的影響。
3現有測繪技術的不足
3.1先進技術應用程度較低
當下已經誕生了較為多樣的新型測量技術與設備,雖然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經實踐檢驗進一步修正。但其測繪精度與效率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現代測繪工作依舊以傳統模式為主,新型技術與設備的應用范圍較小,行業總體技術革新的意愿程度不高,不利于特殊地區測繪工作的進步。
3.2技術綜合運用程度較差
現代常見的特殊地形測繪輔助技術為航拍、三維激光掃描。這類技術都存在受時間、空間或者氣象等因素干擾明顯的問題,無法全面支撐復雜環境中測繪工作的開展。而在測繪工作中應用意義重大且發展迅速的GIS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較為淺顯,尚未涉及尖端領域,導致特殊地形測繪中缺乏高效的技術支撐,工作開展成果與效率均難以得到保障。
3.3測繪成本過高
主要指在某些極端復雜的特殊地形中,測繪工作需要進行細致的前期評判,多領域專家綜合考量其是否具備充分的安全性。此外,高精尖設備及技術人員的使用導致測繪過程成本大幅上升,甚至對于實際執行單位而言會出現無經濟效益的情況,特殊地區測繪工作發展受限較為嚴重。[3]
4結語
特殊地形測繪工程由于其地理狀況的特殊性,會對測繪工程開展造成多種不利影響,導致測繪的進度、精度產生一定程度地降低,嚴重時會產生最終圖像的失真。特殊地形測繪工程在實際開展進程中需要依據限制因素的不同,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法與方案設計的選擇,同時加強新型技術與設備的研發,提升測繪工程的質量。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